欢迎登录三晋农民网www.sjnmw.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网站
首页
三晋特别关注: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面向社会、面向“三农”的公益性网站,免费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如对本网所载信息有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异议,敬请赐告,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文化 >> 外婆的高家垣(散文)...
活动预告 更多
1三晋农民网 简介
                    [阅读全文]
三农动态 更多
税务干部探亲记
界头村:红高粱喜获丰收
国家税务总局临汾市税务局 志
山西省大宁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
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
余欣荣委员谈 农村人居环境整
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中国经济增长
农业科技 更多
鸡呼吸道病综合症的防治措施
家禽疫病的药物防治法
猪群健康监测法
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增产增效极为
小麦开春要4防
怎样避免用错农药
蛋鸡转群注意事项
大棚蔬菜安全施肥原则
 

外婆的高家垣(散文)

www.sjnmw.com   来源:三晋农民网  已有 1930 人次浏览  

           我的故乡是翼城县隆化镇上吴村,故乡似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记忆,除了上学,写作业,就是和伙伴们做一些很单调的游戏,唯一感兴趣的是家乡有个沟谷叫南沟,谷底因为没有小溪流过,自然缺少一点灵气,但那仍然是我们小孩子游玩的乐园,夏日的午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三五成群,不顾大人说的沟底住着吃人的妖怪的劝阻,一溜烟全下了沟底,掏鸟窝采鲜花摘野果,玩够了就爬上半山腰双手捂着嘴对着沟对面喊:崖娃娃崖娃娃……

    这些和我记忆中的高家垣比起来,就逊色得的了,高家垣是母亲的故乡,我外婆的家。小的时候,妈妈要上地挣工分,奶奶身体不太好,三天两头的闹病,妈妈就把我寄养在外婆家里。

    高家垣在县城的东南边,顺着晋韩公路一直往东,快到东坞岭的时候,有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指东南方,沿着水泥路再行四五里,就看到了一个非常古朴的小村庄,那就是高家垣了,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走进高家垣,要上一个很长很陡的坡,才能看到外婆的家,外婆家里是没有院墙的,院子东西很长,坐北朝南打着好几孔窑洞,住着好几户人家,他们和外婆是一大家子,都姓黄,我叫他们五姥爷、小姥姥、大舅、小姨、哥哥、姐姐等,外婆一家住在从东数第二孔窑洞里。

    院子里长着两颗桃树和几棵梧桐,桃树上结的桃子像现在的核桃大小,而且浑身都是毛,吃的时候要用笤帚使劲地扫,我有时候也会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拿了桃子在身上擦一下就往嘴里塞,那样做的结果是吃完桃后手上身上到处都觉得痒痒,外婆说是桃子毛在作怪,以后不许用衣服擦桃吃!因为有了教训,每次吃桃子都是乖乖地坐在那里等外婆扫好了才敢吃;春天梧桐树开满了紫色的小喇叭花,满院子溢满了梧桐花的花香,我们就会拾起被风吹落的梧桐花,用手捏紧花瓣不留一点空隙,再把花蒂含在嘴里吹,紫色的梧桐花被我们的小嘴吹得圆圆的,然后用小手使劲再往扁的摁,梧桐花就的一声放炮了;表哥表姐常和我玩抬花轿:他们蹲在地上,用双手交叉握着像个正方形的小板凳,这是轿子,我把小腿插进他们双臂抱成的圆环,小手搭在他们的肩膀上,他们就站起来,满院子抬花轿;更有趣的是我们玩的炸油糕:表姐和表哥两手拉成一个长长的椭圆,那是油锅,我站在椭圆的外面,是油糕,他们一边左右晃动油锅一边喊炸、炸、炸油糕,咯嗒咯嗒锅熬啦,翻过来——”,就用双臂套着我的头,我赶快用小手抓紧他们的胳膊,就两脚朝天翻了过去;还有他们玩的踢毽子,毽子是用拧索的丝麻和带方孔的铜钱做的,外婆则用一小块红布头给我缝了个沙包,用线系着,线的另一头打个扣,套在我的手指上,开始叫我踢沙包,一边踢一遍跟着数一、二、三、四……

    外婆家的窑洞很特别,窑洞后面还套着一孔窑洞。前面窑洞的门槛很高,门墩是带纹路的长方形的青石,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张红褐色的带柜子的桌子,抽屉上的拉手是纯红铜打的,光亮鉴人;桌子两边各摆着一把带扶手和靠背的笔杆椅子,桌子中间靠墙放着一面大镜子,支镜子的木架底座是镂空的黑褐色的雕花,这面大镜子应该很有历史了,从镜面上的斑斑锈迹可以看得出来,因为锈迹的缘故连镂空的雕花也黯然失色了;桌子中央放着大红牡丹花的瓷盘,里面放着一把青花瓷壶和四个镶着金口的瓷杯,镜子后面的墙上贴着一幅四扇屏。稍大点再到外婆家总要看四扇屏上的故事,好多字不认识就跳着过,从字里行间也能看懂大致的意思;外婆家每年都买年画贴炕围,炕围和现在的壁纸差不多。说到炕围,就想起了紧挨着窗台垒的土炕和灶台,土炕和灶台一样高,土炕比灶台要宽出一尺多,土炕前门面砌着好几层砖,最上边放一条长长的木条,叫炕棱,炕上铺着外婆亲手织的粗布单子,单子下面铺一条褥子,褥子下面是外公用羊毛赶制的毡子,最下边是一张席,晚上找不到火柴的时候,外婆一着急就会掀起褥子毡子,从席上抽取一小节,放到炉火中点燃,再用它去点着放在橱柜板上的煤油灯。外婆家的灶台是乌黑发亮的石板做的台面,灶台除盘了炉火,还在灶台东北角按了温罐 温罐上盖着一块圆形的褐色的石板,温罐的沿和石板盖都露在灶台面外,这样不至于有灰尘什么的掉进去。每天早上,外婆会从温罐里舀热水,给我洗脸梳头。

    外婆家的橱柜是在灶台上垒几层砖,搭上一块木板,再垒几层砖,再搭一块木板。木板的另一边担在水缸上,外婆家的水缸很大,小时候我常踮起脚尖,用力抬起胳膊,两只小手才能勾着挂在水缸边沿上的舀水瓢。

    水缸上的盖子也分两块,紧挨东墙的是一块长方形的石板,那是不动的,另一块是半圆形的木板,用来盖水缸的。不动的长方形石板上垒着砖,用来搭做橱柜的木板,两块宽一尺多长约一米的木板水平的安放稳妥,中间罩了白纱布,这就是外婆家的橱柜了。水缸和灶台之间是煤池子,煤池边上放着煤锨和通火用的火柱,晚上睡觉的时候,外婆要把煤调的匀匀的,铲一锨放到炉子里,不满,再铲一锨,这叫封火,我非常喜欢看姥姥封火:她把调好的煤放满炉膛后,就用一根一尺来长的木板在煤上拍来拍去,拍的光光的圆圆的,再用火柱从中间捅下去,因为刚调的煤有些湿,过一会儿还得看下火眼是不是又堵住了,看不到红火眼就用火柱再捅下。那光光的、圆圆的叫煤结,第二天火着乏了,就把煤结砸成块放进炉火里面,再把炉膛刨虚,火就会慢慢地着起来。

    外婆家是没有烟囱的,家家户户的门脑上边都有天窗,天窗上按了风门,门槛边都有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进气口,俗话叫猫儿胡同的,便于空气流动。所以外婆他们春夏秋冬虽然都在窑洞里用煤火做饭,却从来也不曾听说过中煤气的事。

    窑洞后面的墙上又打了一孔小窑洞,说小也不小,和前面的空间差不多大小,有门也有窗,外婆叫它黑窑,大概是无论白天黑夜光线都比较暗的缘故吧。黑窑一年四季不生火,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当年我和外婆就住在这个黑窑里,黑窑里竖着垒了两个土炕,土炕对面是一排瓮,那是用来储放粮食的,瓮上全盖着褐色的圆石板,石板上放满了蒸馍锅、笼盖、竹篮、麦绳、镰刀、簸簱等日用器具,看上去很凌乱,但需要什么随便用手一摸就可以拿到;再往后走靠近墙根的地方又向下打了很深的地窖,下地窖要点着灯,那时候对地窖充满了好奇,终于等到从镇上工作的大舅回家,他让我骑到他肩上,我两手紧紧抱着他的头,还没下两个脚窝,就被外公拽了上来,所以至今那个地窖对我都充满了诱惑。

   不能让我忘怀的还不只是外婆家的土窑洞,每天早上外公要挑着水桶,去二里多地以外的小河去打水,从外婆家出来,下了又长又陡的土坡,向东走一段石子路,再向东南下一个坡,这个坡又窄又陡,一直通到小河。天气暖和的时候,外公会偶尔引着我,和他一起去挑水。路上外公会给我讲故事,也给我说谜语,有一次外公给我出了个谜语:因为吃的才买的,买下了可不能吃是什么?我说锅,外公说不是;碗?不是!筷子?不是!末了外公笑眯眯地说,是牛笼套(牛嘴上套的用荆条编的小筐子),因为牛光吃草不干活才买的,买下套到嘴上是不让它吃。呵呵,我一下就记住了。

    说到挑水,就不能不提及我的小姥姥,小姥姥和我外婆是亲妯娌,小姥爷过世早,小姥姥就大姨一个女儿,大姨夫是个司机,大姨一结婚,大姨夫就把家搬到离县城不远的杨家庄了,小姥姥没有跟着去,就一个人住在家里,那时候小姥姥虽然也还年轻,但是因为裹了脚,挑水显得就非常吃力,外婆就让外公给小姥姥挑水,外公每次都是把水放到小姥姥门口,小姥姥一听到挑水担子落地的响声,就喊声累着你了她二爸走出门来。虽然外公根本没进过小姥姥家的门,却从来也没有断过小姥姥家的吃水。

    大姨夫过一些时日就开着大卡车和大姨回来看望小姥姥,他们给小姥姥买许多好吃的,我常跑到小姥姥家,吃大姨夫买的花生和鸭梨,我特别爱吃小姥姥家的饭,因为小姥姥的碗里时常飘着香香的油花,外婆不让我去小姥姥家,因为我太贪吃。我现在才明白外婆的苦心,帮忙就是帮忙,不能企求回报,而小小的我不太懂,也不知道小姥姥家是不是真的富裕,只要小姥姥招呼一声,总是不顾外婆的拦阻,拔腿就往小姥姥家跑。

    小河是因为坡底有一条小河而得名。那真是个好玩的地方,河水哗哗地流着,清澈见底。外婆、小姨、小姥姥往往拿了家里的脏衣服、拆洗的被褥到小河能来洗,外婆总是拿了大舅买的肥皂让大家用,她们也只是在最脏的袖口、衣领、脏被褥的边角轻轻地抹一下,其他脏地方总是合着河边的藻泥一遍捶一边搓洗,尽管这样,从小河洗出来的衣服件件都干净清亮,她们总是把洗干净的衣服搭在河边的荆棘丛上,不一会儿,小河的河滩上就像撑起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遮阳伞,我们这些小孩子在河边捉蝴蝶逮蚂蚱,耍累了,就躺到遮阳伞下睡一会儿;一不小心弄翻了荆棘丛上的遮阳伞,便赶紧拿了衣服,缩手缩脚地又扔回小河,然后在大人的呵斥声中一溜烟跑得不见踪影了。

    去小河的路上要经过一座庙,人们叫它汤王庙,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村里的书院了,外公领着我挑水的时候,能听到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外公说等我长大了就把我送进去读书。我从小贪玩,虽然外公说里面有神龛、有铃铛、有木马、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因为怕读书,怕外公真的送我进去,所以几次都是和外公在书院门口朝里望望,无论外公怎样地哄,始终不曾迈进去一步。

    那年县上村村通工程时,高家垣也修了水泥路,村委多方筹资重修了汤王庙,村里建了老年休闲广场,小河能上游建起了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高家垣旧貌换新颜。昔日外婆的黑窑洞、表姐表哥的抬花轿、外公自编的谜语故事、小河的蝴蝶和蚂蚱,就像那曾为高家垣小学的汤王庙、再也不能谋面的外公外婆一样远逝了,但是高家垣带给我的快乐让我难以忘怀,那里有我割舍不断的故乡情结。

    我爱高家垣,更爱生活在那里如外婆一般朴实善良的人们。      

                                                               (山西省翼城县 张婷)

 

上一篇: 贾辽源 农村题材摄影作品
下一篇:激情飞扬的“翼城花鼓”
 
  返回首页   活动预告   三农动态   重要讲话   农业科技   供求信息   三晋农民英雄传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三晋农民网
联系电话:13903470199 传真:0357-3222228
联系地址:山西临汾 邮编:041000
备案号:晋ICP备13006551号-1  技术支持:建站中国 百色门户网 [管理入口]
本网站使用 IE7+、Firefox 4.0+、Chrome、Opera 以及 Safari 5.1.1+ 分辨率 1024x780 获得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