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晋农民英雄传 >> 【中华农业英才】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 |
|
为“天下粮仓”撒播技术阳光
——记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 郭天财,男,1953年6月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小麦栽培第一学术带头人,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任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河南省小麦专家组组长等职。 郭天财教授生于愚公故里——河南省济源市,作为一名深山区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感受着农村贫穷落后的苦难。从儿时起,他就下定决心,立志好好学习,将来能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让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1977年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后,他怀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科技的执着追求,除承担教学任务外,一直在小麦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工作,并在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小麦增产的技术支撑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担任“河南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研究推广协作组”组长以来,郭天财带领团队成员通过对河南冬小麦根系发育、穗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生态生理及栽培调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首次确立了河南三大土区冬小麦根系构型特征及高产冬小麦健壮根群的形态生理指标;明确了冬小麦穗器官发育各阶段温光指标及其与粒重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确立了冬小麦雌蕊柱头羽毛伸长期为小花退化高峰期,揭示了籽粒灌浆后期"灌浆小高峰"现象;研究提出了以优选品种、壮根调穗、构建高质量群体、促进花后物质转运积累和“多穗型品种宽窄行缩距匀播、前氮后移促穗重;大穗型品种窄行密植匀播、冬稳春早促增穗数”为核心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与崔金梅教授共同主编出版了迄今国内外第一部小麦穗器官建成学术专著《小麦的穗》。 在小麦优质栽培研究方面,他领导团队成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小麦品质生态及调优栽培技术研究,首次明确了河南省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的形成机理与变化规律,澄清了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与加工品质性状的关系;首次以加工品质为主要依据进行了河南小麦品质生态区划,并研究确立了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筋力类型小麦以调氮控水为核心的调优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主持制定的“无公害小麦安全生产技术规程”(DB41/T398-2005)地方标准2005年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通过与面粉加工企业结合,首创的“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郑州经验”, 为河南小麦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三个历史性突破”,即食用小麦首次出口、郑州小麦首次列入路透社报价单、优质强筋小麦首次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在科研上的突出贡献,郭天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出版《小麦的穗》等学术著作15部,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原粮食增产的引领人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被称为“天下粮仓”,在全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中的分量举足轻重。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郭天财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小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多年来,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在河南许多地方的田间地头,人们总能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他或是带领课题组成员在田间观察小麦生长状况,制定麦田管理对策;或是在基层为农民讲课,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小麦。他经常与基层技术人员一起摸爬滚打,成为许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的好朋友、好老师。 郭天财每年都参加或主持制定全国和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方案,合作编著出版了《现代小麦生产技术》、《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等技术资料印发主产麦区;主持制定了河南省豫北高产灌区等4大生态类型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印发全省推广应用。在小麦生产关键农时,他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应邀到安徽、湖北、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多次为农业部举办的培训班作小麦生产技术报告,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举办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普及推广麦田科学管理技术。 由他担任技术顾问,指导温县、博爱县成为我国首批小麦千斤县;“九五”在偃师市首创小麦1万亩连片连续2年平均亩产超600公斤高产纪录;“十五”在温县、兰考、浚县三个基点12点次实现10-15亩连片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高产典型;“十一五”在浚县首创小麦100亩连片平均亩产751.9公斤、1万亩连片平均亩产690.1公斤和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100亩连片平均亩产1770.5公斤三个国内相同生态类型区同期同面积高产记录,引领了作物高产栽培方向,为从技术上支撑河南小麦总产实现“十连增”做出了积极贡献。担任小麦高产创建技术顾问,指导浚县连创3万亩和10万亩连片全国同面积小麦高产纪录,为推进整乡整县建制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科技部2008年、农业部2010年曾在该项目区召开现场会,推广该高产创建示范区经验。 教书育人的楷模 郭天财毕业留校初登讲台时,为给学生讲好每一堂课,除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广泛查阅国内外资料、认真写好讲稿外,他还会在办公室面对墙壁把每一次授课内容反复讲2-3遍,直到自己完全满意为止。即使是那些已经毕业二、三十年的学生,回忆起来都依然记忆犹新,称赞不已。 他不仅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业务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十分关心,要求他们要“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学习不能死读书,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引导他们学农爱农,到生产实践中去、到农民中间去,长知识、增才干、开眼界、练技能,并注重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他经常把田间当课堂,把麦苗当教材,带领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入到小麦生产和科研第一线,查苗情、查灾情、查病虫草情,实地观察高产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现场讲解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共同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并在校内外亲自设置试验,为学生提供实验实习场所,使学生把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正如他所说的,“作为专家,我们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写论文。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融入粮食增产中。”郭天财认为,这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他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突出,近年来先后获“河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创先争优党员之星”、“河南省感动中原2011年度教育人物”、“河南省教育服务年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与奖励。 2011年12月26日,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郭天财作为获奖者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在接见获奖代表时,温家宝总理走到郭天财的面前笑着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温总理称赞说:“你说的看苗、看天、看地,我再给你加上两个字:看人。人,就包括了像你这样的小麦专家。”
郭天财指导学生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