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落实“三农” 造福百姓... |
|
人民日报社论:《稳定政策 深化改革 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农村工作会议,也是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快速发展、持续向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连快”,农业农村发展全线飘红。稳定政策是前提。35年农村改革,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三农”政策深得民心,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改革创新是动力。要立足国情农情,顺应现代化规律,坚决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持续发展是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抓好粮食生产是首要任务。(人民网,12月25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今天,我们再次看到了和“三农”有关的话题。从 “三农”政策正式提出后,中央已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民长期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如火山爆发,使农村从生产经济的束缚中解救出来。 正是这五个一号文件的及时出台,才使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体制逐步从“一大二公”、“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大锅饭”、“集体工”模式向“家庭联产承包”、“分户经营”、“三十年土地承包经营”的过度。才能让百姓的衣食和温饱问题得到改善。自从落实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度起,农民再也不用缴纳粮食。 “三农”问题,指的就是农村、农业、农民。目前,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健康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创新农业、农业产业化……这些都关乎着我们农业的安全。在高速增速之后我们现在是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重新梳理思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创新激励驱动、产业战略等角度对农业再进行优化和调整,真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农村改革已推进了几十年。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于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三农”问题又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较缓慢。 如今,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大部分留守老人的思想认识僵化,传统耕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始终相信“富贵在天,生死有命”、“农业望天收,发财靠运气” 的观念。熟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各处道路通畅,对耕、种、养的销路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农民不能忘本,要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想把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中,始终离不开土地。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我们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尽心尽职,为“三农”建设添砖加彩。
|